阿嬤一到天黑就喊「嘸愛活啊」?專家破解失智症黃昏焦躁現象

每到黃昏就情緒暴走、吵著回家?日本研究發現用「這個方法」竟能緩解失智長輩的日落症候群!家屬必學的日常應對技巧大公開。

黃昏魔咒:失智長輩的「日落症候群」全解析

真實案例:阿嬤每天下午5點準時「起番」

我隔壁巷口的陳阿姨最近超煩惱,她80歲的媽媽每天下午5點就像「鬧鐘」一樣準時發作。先是坐在沙發上碎碎念「要轉去厝裡」,接著開始摔遙控器、拍桌子,最嚴重的時候還會扯自己頭髮喊「嘸愛活啊」。這種狀況天天上演,搞得全家人都神經緊繃……

什麼是「日落症候群」?

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,超過6成的失智長輩會出現「黃昏焦躁」現象。醫學上稱為「日落症候群」(Sundown Syndrome),通常發生在:

  • 下午4點到晚上8點之間
  • 季節轉換時特別明顯
  • 環境光線變暗的時段

主要症狀包括: ✓ 突然情緒激動 ✓ 產生妄想或幻覺 ✓ 重複相同問題 ✓ 出現攻擊行為 ✓ 極度不安想外出

1085-1

專家揭密:為什麼偏偏是黃昏?

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發現,大腦疲勞+生理時鐘混亂是兩大關鍵因素:

  1. 腦力透支現象:失智長輩白天要努力辨識人臉、記住環境,就像電腦開太多視窗會當機,傍晚時大腦終於「超載」
  2. 褪黑激素失調:正常人在光線變暗時會分泌褪黑激素,但失智患者經常日夜顛倒,導致黃昏時特別容易恐慌
  3. 潛意識作祟:很多長輩年輕時要趕著煮晚飯、接孫子,這些深層記憶在黃昏時段會被莫名觸發

台大醫院精神科王醫師補充:「有些家屬以為長輩是故意找麻煩,其實他們就像3歲小孩,正在用最後的力氣表達『我不舒服』」。

破解黃昏魔咒的3個實用技巧

1. 光線魔法師

  • 下午3點提前開燈,用4000K暖白光模擬夕陽
  • 窗簾留10公分縫隙,保持晝夜節律
  • 避免直射眼睛的刺眼光源

2. 記憶觸發器

準備「懷舊小物箱」: ▶ 老照片(結婚照、全家福) ▶ 古早味零食(森永牛奶糖、彈珠汽水) ▶ 懷舊音樂(鄧麗君、文夏專輯)

3. 注意力轉移術

  • 安排簡單家事:折毛巾、挑菜葉
  • 播放寵物影片(貓狗效果最好)
  • 用按摩器輕敲穴位(合谷、內關)

高雄某日照中心實測,讓長輩下午4點集體做「拍打操」+唱卡拉OK,2週內焦躁行為減少47%

日本最新研究:機器人互動療法

大阪大學研發的「Telenoid」通訊機器人,外型像小嬰兒容易引發保護欲。安養院實測發現: → 每天下午4-5點讓長輩抱著聊天 → 搭配預錄的孫子問候語音 → 連續3個月後,傍晚遊走行為降低62%

台灣家屬可以這樣做: ✔ 用平板播放孫子影片 ✔ LINE通話假裝「孫子來電」 ✔ 準備會說話的玩偶

家屬必學的「黃金30分鐘」應對法

當長輩開始焦躁時:

  1. 先順著說:「好,等這齣戲看完就回去」(不要直接否定)
  2. 轉移話題:「你看這張照片是誰?」(拿出懷舊相簿)
  3. 肢體安撫:輕拍背部+哼熟悉兒歌
  4. 提供選擇:「要先吃飯還是吃水果?」(給予控制感)
  5. 環境調整:開電視+開燈+泡熱飲(多重感官安撫)

台北市居家照顧員阿雅分享:「最忌諱說『你已經在家了』,這會讓長輩更恐慌。我都改說『我們在等阿明下班來接啦』,通常就能緩和情緒。」

營養師加碼:穩定情緒飲食法

下午茶時間準備: ☛ 香蕉核桃優格(色胺酸助鎮定) ☛ 無糖芝麻糊(鈣質放鬆肌肉) ☛ 溫熱糙米漿(維生素B群穩定神經)

切記避免: ✖ 含咖啡因飲品 ✖ 精緻甜食 ✖ 油炸類點心

台中榮總營養室建議:「下午3-4點補充200大卡左右的點心,能預防血糖波動引發的情緒不穩。」

本文參考資料:

  • 台灣失智症協會《2023年度報告》
  •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論文
  •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日照中心實務經驗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