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日變最後禮物!母淚簽器捐完成兒遺願 護理師「下班後1舉動」讓善循環
原本該慶生的日子,少年因車禍腦死。母親忍痛簽下器捐同意書,背後藏護理師暖心舉動。醫師耗時10天追蹤,揭開醫療現場最動人的善循環。
生日變最後告別日!急診室裡的洋蔥故事
▍急診室裡的生日悲歌
那天急診室送來18歲少年,機車自撞陷入重度昏迷。主治醫師陳志金翻開病歷「今天是他生日」這句話讓媽媽瞬間潰堤。腦死判定後,媽媽想起兒子生前說過「如果發生意外,想幫助需要的人」,顫抖著手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。
▍那些醫療人員沒說的溫柔
協調師在手術前做最後確認時,特別在少年耳邊說:
- 你的肝臟會救回肝硬化爸爸
- 心臟能讓阿姨陪女兒長大
- 眼角膜會帶爺爺看孫子結婚
媽媽回憶「護理師兩度出現像天使」:
- 急診轉院時:主動遞熱飲陪聊30分鐘
- 加護病房外:深夜11點給擁抱說「妳不孤單」
▍超催淚!醫師十日追蹤任務
陳醫師收到媽媽私訊後,展開「尋找暖心護理師」行動:
日期 | 行動 | 結果 |
---|---|---|
Day1 | 調急診病歷 | 鎖定2位當班護理師 |
Day2 | 按班表找人 | 兩人皆無印象 |
Day3 | 護理長協助 | 取得大夜班線索 |
Day10 | 四度到急診 | 終於找到雅惠 |
雅惠還原現場:「送隔壁床患者時,看到媽媽蹲在ICU角落發抖。當下直覺要過去,就像看到自己阿姨在哭。」
▍比醫療更重要的「溫度選擇」
媽媽的器捐決定讓5人重獲新生:
- 43歲洗腎患者得到腎臟
- 22歲大學生獲得肝臟移植
- 3個家庭免於破碎
雅惠的「雞婆」舉動產生漣漪效應:
- 媽媽成立器捐推廣協會
- 受贈者家屬每周到醫院當志工
- 急診室自發「10秒擁抱」文化
▍醫療現場的真實心聲
陳醫師在書中寫道:「白袍會髒、聽診器會舊,但人性的溫暖永遠嶄新」。雅惠受訪時紅著眼眶說:「那天我其實剛被家屬投訴,是媽媽那句『謝謝妳記得我』救回我的護理魂」。
▍藏在病歷夾層的善循環
這份溫暖持續擴散:
- 器捐少年妹妹就讀護理系
- 雅惠進修悲傷輔導課程
- 醫院設立「器捐家屬支持室」
媽媽受訪時拿出兒子生前最愛的護身符:「現在別在雅惠識別證上,這是我們三人的約定」。生命的終點與起點,在急診室寫下最動人的續篇。